由文章的长短说起


-- 也谈艺术的灵魂

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。语言也经常被用作掩盖真实思想、制造谎言、颠倒黑白的工具,那是语言的异化,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之内。

文章是话语的载体,话多则长,话少则短。描写复杂的事物,抒发复杂的感情,需要长文。反之,短文则可。

然而对于同样的事物和感情,文章却可以有长短各异的各种不同写法,表现出不同的意境来。

长文如工笔画,精雕细刻,如古代达-芬奇之蒙娜-丽莎,如现代冷军之超现实主义的画作。完成一幅画可能耗时一年甚至数年。短文如写意画,似乎是任意泼洒,如莫奈之日出印象,如齐白石之花鸟鱼虫。 几天、甚至几分钟就画完了。工笔画难,写意画更不易。虽然作写意画的时间远比工笔画为短,可那是画家多年观察和实践积累的结果。

工笔画往往直白,把画作的主题表达得淋漓尽致,观者只能仰视、赞叹它的辉煌。写意画则往往模糊,给观者留有很多想象的空间。不同的观者,由于其年龄、性别、经历的不同,所引起的感受也各异。 这样,对于画作的观赏其实就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,是画家与观者相互交流的结果。

文章也一样,写短的文章,由于空间的限制,容不得作者把一件事物或情感掰开了揉碎了详尽地加以论述。文字少了,其表意就必定模糊,反而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。这样,读短的、比较模糊的文章也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, 文章所达成的效果实际上是作者与读者交流、互动的结果,其实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。

要之,作者与读者(观者、听者)之间的交流是所有艺术的生命和灵魂。

2017年3月13日 于亚特兰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