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“痛苦”的浅思

云淡风轻

读 “《中国式关系》与村上春树” 有感

本届政府的“三去”(去库存,去产能,去杠杆)政策,对于钢铁行业来讲,仿佛一个有病的肌体,无奈地躺在病房里,任人处置,既希望药到病除,也要承受治疗时的折腾与痛楚。而我们作为钢铁行业的上游——选矿技术研发的小企业,也犹如它的亲人, 不得不一道遭罪、遭难、遭殃。

且不论政策是对是错,也不论钢铁行业是好是坏,我只是想到,我作为一个极其微小的个体,在没法切割开这种千丝万缕的联系中,感受到了一些震动和阵痛。

确实,“人,人生,在本质上是孤独的、无奈的。”既已为人,就有这种孤独、无奈的天然属性,同时也会有交往和理解的天生需求,我想,这也应该是上帝之局中已经安排好了的吧。人世间,纵使有村上春树般超然脱俗把玩孤独、把玩无奈的清高淡雅, 想当然也会有深入红尘中胸怀大志、快意恩仇的意气风发。人生不可能“一日看尽长安花”,人活着,总会有活下去的理由。人,不能因为出生就意味着走向死亡而拒绝繁衍,倒是要保持“因为生命终归要死亡,所以才必须有新生”的坚强信念。 有些终极的命题,是不能逆向证明的。

正是如此,在我看来,人与人之间,异性之间,是否真正的理解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因交往、了解而产生的幸福、美好、欢愉的感觉。感觉尽管是个很虚妄的东西,但不得不说,人都是活在感觉里的。有的人拥有1000万元也不觉得快乐,而有的人拥有100万元, 却会觉得过得很幸福,差别不在于物质基础的多与少,不同的只是自身的感觉而已。

联系我本文第一、二段说的我们这个行业与我个人的关系,工作,对我来说,意味着生存的基础和生活的方式,但我不能因为遭遇了震动和阵痛,就活得天昏地暗、怨天尤人。记得曾看过一篇寓言故事 "一切都是最好的" ,倒是很符合我的思维方式。

这样,我的结论是:

既然痛苦感与幸福感都是虚妄,何不时常切换一下模式,让痛苦,只是成为一种阶段性的感觉。如你所推断的,人的一切痛苦都是自作自受。反之:人只要愿意放下,就会远离痛苦。芸芸众生,只要不是极端如哲学家尼采、如诗人顾城, 那么终归还是能走出自作自受招致的痛苦泥淖。

遇碍,拐个弯,柳暗花明。

2016年12月3日 北京

【附录】一切都是最好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