寻找「幽靈」-访马克思的降生和长眠地

文、圖:李 丁

1848年,馬克思在倫敦發表了《共產黨宣言》,開篇第一句是「一個幽靈,共產主義的幽靈,在歐洲大陸徘徊」。馬克思的共產主義沒能被他的祖國德國接受, 卻天翻地覆慨而慷地革命了中國,徹底改變了幾代中国人的命運,是中國人心中永遠無法抹去的情結。筆者從小被灌輸馬克思主義,虽然最終沒有信仰它, 但還是懷揣著那段無法挽回的似水流年歲月,那段蹉跎的青春年華,從德國特裡爾(Trier),到倫敦海格特公墓,尋找哲學家那一道錯落起伏的時光印記。

誕生地特裡爾

特裡爾位於德國西南部摩澤爾河谷,離盧森堡很近。樹林覆蓋的山坡上散落著種植葡萄的梯田。乘船在摩澤爾河或薩爾河上,能欣賞美麗的田園風光,河谷生產的葡萄酒很有名。 馬克思故居坐落在布呂肯街(Bruckenstrase)10號。門口掛的馬克思頭像,我從上幼稚園就認識了。標牌上寫著:1818年5月5日,卡爾‧馬克思誕生於此。 這棟普通的房子始建於1727年。馬克思的父親是一位猶太律師,於1818年4月租住此房,樓下是律師事務所,樓上是住家,住了一年半。馬克思在大黑門附近的 Simeonstrasse 8號度過了童年和少年,結識了年長他4歲的貴族小姐燕妮,直到去波恩讀大學才離開特裡爾。

中國媒體曾經報道過:馬克思故居保留原樣,擺放著馬克思生前用過的傢俱,展出的內容對馬克思主義充滿溢美之詞。事實是,這棟房子幾度易手, 經歷多次整修重建,早已面目全非了。1928 年,德國社會民主黨以10萬馬克買下已經作為鐵器店的房子,改建成馬克思紀念館。1933年,納粹上台,故居被沒收, 文物被洗劫一空。1947年重建,再次闢為馬克思紀念館開放。樓房是按照當年萊茵地區的典型建築風格重建的,灰白外牆,棕色門窗框、乳白色窗扉, 樓內小天井花園。傢俱也是按照當時的樣子複製的,沒有原來的物件。展館內容比較客觀,既沒有刻意吹捧,也沒有惡語中傷,但是內容單薄,只有不多的圖片文字,整座樓顯得空蕩蕩的,當時觀眾只有我們。

故居有中文路標,提供中文講解器,最多的觀眾來自中國。底層介紹了故居成為政治象徵被幾經爭奪的歷史。馬克思的出生證書、馬克思與燕妮的結婚證書、 家庭成員照片、馬克思的英文死亡證書等的複製件也在底層展出。從屋頂吊下一塊園形大吊板,通過投影機不斷放映著馬克思名言,和名人名家及媒體對馬克思的評價, 包括中文的「對不起,這只不過是一個嘗試罷了」、「宗教改革以來最成功的神學家」、「馬克思主義是胡言亂語」等。

二樓復原馬克思父母的臥室,也是馬克思誕生的地方。展廳介紹馬克思、恩格斯的生平,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俄國革命後工人運動的分裂,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的分裂, 蘇聯社會主義陣營的建立,中國共產黨革命成功,和大革文化命的掛牌遊街、武鬥等。並沒有對馬克思充滿溢美之詞。

三層空蕩蕩的,陳列《共產黨宣言》的各種版本。其中德文版全世界只剩3本,還有陳望道根據日文版翻譯的最早的中文版《共產黨宣言》。《資本論》第一卷1867年在漢堡出版, 共印刷了1000 本。還收集馬克思部分著作的第一版,照片、手稿、書信等。

從發表《共產黨宣言》,到《哥達綱領批判》這段時間,馬、恩是共產主義者,主張用暴力徹底推翻資本主義私有制,有人稱之為「空想社會主義理論加暴力革命手段」。 遺憾的是,大多數中國人,包括許多中共黨員,並不知道馬克思從來沒有建立過共產黨;也不知道晚年的馬、恩解散了《共產主義者同盟》,在他們指導下建立了《社會民主黨》; 更不知道馬克思死後,早在1886年,恩格斯就否定了無產階級革命和專政理論,放棄推翻資本主義、實現共產主義的思想,主張改良資本主義制度,走民主社會主義道路。 恩格斯晚年目睹資本主義的自我完善,幡然悔悟地寫下:「必須開闢一條新路,而這條路只能是民主制」。

故居出售印有馬克思頭像的紅色T恤衫,赫然印著中文:「馬老與我們心貼心」,看來是中國人設計的。幾本留言簿,超過70%寫中文。我們參觀時讓人留言的那本, 都是上世紀末、本世紀初一批批中國觀眾的共同留言,無非是革命的豪言壯語,很明顯是公務考察團成員們寫的。特裡爾大學專門設立一個項目研究這些留言。那年月, 最時髦的用語是:「做錯了某某事,死後沒臉去見馬克思」。人快不行了,也要說:「我要去見馬克思了」。公款到歐洲,自然要來碣拜。後來,與馬老不貼心了,到訪的中國人越來越少, 留言更少。故居對門是《北京酒樓》,在人口僅10萬餘的特裡爾算是大餐館了。老闆追憶曾經的賓客盈門,感歎今天門前冷落車馬稀了。

1986年,特裡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。遊客絕大多數是來看古跡的。特裡爾城始建於公元前16年奧古斯都統治時期,是德國最古老的城市。 公元三世紀一度成為西羅馬帝國都城,至今還保存大量古羅馬時代和中世紀時期的建築傑作。建於公元二世紀的古羅馬尼格拉城門是特裡爾的標誌,用沙巖方形巨石砌成, 兩千年風雨使它變成「大黑門」,還一直在迎來送往。在馬克西敏修道院地下的古羅馬墓地發現超過1000具石棺。老城還有古羅馬皇帝的浴場,包括凱撒浴宮、君士坦丁大帝的加冕大堂、 競技場、古羅馬教堂等遺址。中世紀時期的特裡爾主教堂是德國最古老的教堂,據說保存耶穌穿過的聖袍。聖母升天教堂建於1227年,屬於最早的哥特建築。

特裡爾商場和旅遊景點都有中文標識。印著中文「特裡爾歡迎您」的標牌,用大紅色紙張寫上鮮艷的黃色字體,有點中國味。一家馬克思服裝品牌專賣店,標價比名牌還貴,真懷疑能賣得出去吗。

安息地海格特公墓

1848年革命失敗後,馬克思被自己的祖國掃地出門,又被法國、比利時驅逐出境,被迫取消普魯士國籍,成為無國籍的「世界公民」,帶著家人背井離鄉,過著窮困潦倒、 顛沛流離的流亡生活。接連生下的七個子女,3個夭折,兒子9歲也病逝。他給恩格斯的信中曾經幽默地寫道:「土壤肥力和人的生殖能力成反比」,「我的婚姻比我的工作更多產」, 賣書「掙不來寫書時費的煙錢」。他花錢超過自己的支付能力,不時向恩格斯求援,向友人借貸。

他寄寓倫敦34年。中國媒體有「他每天去大英圖書館看書著書,將座位地板磨出個凹槽」的傳說。我特地詢問大英圖書館的工作人員,回答是沒聽說過。 馬克思嘔心瀝血20年寫的《資本論》第一卷,出版第一年只賣出200本。晚年貧病交加,妻子燕妮去世,他正患肺膿腫未能參加葬禮。一年後,38歲的長女小燕妮又被膀胱癌奪走了, 留下五個年幼的子女。1883年3月14日,他溘然與世長辭,享年64歲。他的死沒有引起社會注意。3天後,僅11個人參加了倫敦海格特公墓(Highgate Cemetery)一個偏僻荒涼角落裡的葬禮,冷冷清清。

海格特公墓位於英國倫敦北郊,坐地鐵在Highgate站下車,步行上山坡,再穿過公園。公墓和公園僅一牆之隔。海格特公墓裡有5萬多個墓穴,16萬7千人長眠於此, 其中有不少名人名家。公墓看門人看到我就問:來看馬克思?隨即遞過來一張墓主名單。公墓的西墓園墳墓很多,每個墓地佔地大,墓碑墓穴比較漂亮。 著名物理學家法拉第 (1791-1867) 就安葬在西墓園。

東墓園僅有62座墳墓,老樹蒼立,寧靜零亂,許多墓碑被籐蔓淹蓋。陽光透過密密層層的灌木,將一絲光明送到形態各異的墓穴雕像上,留下斑駁的影子。 從名單找到32號,MARX,Karl Heinrich(1818-1895),Father of Marxist philosophy(馬克思主義哲學之父),此名單把去世時間寫錯了。 倫敦各個旅遊景點中國遊客非常之多。筆者在馬克思墓地沒有見到一個同胞,卻意外遇到一位印度、兩位巴西遊客也在找馬克思墓地。

1954年,英國共產黨在東墓區較好的位置另選了現在這塊地,將馬克思墓遷移到現址。中國共產黨為修建新墓捐了款。比起週遭其它墓苑,馬克思墓小而且簡單。 墓碑是黑色花崗岩方柱,高約3米,頂端塑著馬克思的青銅頭像,目光深邃、髯髮蓬鬆。墓碑兩側各鑲一個青銅花環。正面上方金色銘文《共產黨宣言》中的名句 「WORKERS OF ALLLANDS UNITE」 (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)。中央鑲嵌著一塊白色大理石刻著:這裡安息著馬克思所鍾愛的妻子燕妮.馮.威斯特法綸 (生於1814年2月12日,卒於1881年2月2日);卡爾.馬克思(生於1818年5月5日,卒於1883年3月14日);以及他們的外孫亨利,外孫女海倫和女兒伊利諾, 共三代五個人。下面刻著《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》中的結束語:「The philosophers have only interpreted the world in various ways - the point however is to change it. 」 (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,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)。墓主的靈魂與墓碑雕塑藝術融為整體,任憑後人評價。馬克思墓地的對門鄰居,是「社會達爾文主義」的創造者Herbert Spencer。

公墓收費不含糊:門票3英鎊,一頁介紹和墓主名單加1英鎊,馬克思的生平介紹2頁紙再加3英磅。偉人也改變不了百年之後被後人碣拜還要付錢的命運。 他的墳墓四周擠著新舊墳塋,死亡是平等的,無論是誰,身後都只是萋萋芳草下的塵土。想起「一個幽靈」在徘徊,感覺冷颼颼的,一陣陰氣撲面而來。

馬克思主義對無產階級承諾「將得到整個世界」。信仰者用他的思想去改變世界。二十世紀以列寧的無產階級專政和階級鬥爭開始,以蘇聯解体, 東歐社會主義陣營分崩離析告終。付出無數生命代價之後,共產主義運動失敗了。瘋狂之後,人類終於認識到,一個理想無論多麼美好,也不能用活人去做實驗。 150多年过去了,無產階級并没有得到整個世界。「全世界無產者」並沒有「聯合起來」。全世界有產者倒是聯合起來了,世界500強企業爭相湧進中國,引爆了經濟繁榮, 經濟改革的實質是在共產黨領導下搞資本主義。不知道中國八千萬共產黨員中有多少真正信仰共產主義。中國無產者領袖們的後代,已經變成了權貴有產者, 和國際有產者聯手編織起一張利益交織的網絡,以改革的名義復辟資本主義。

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說過:這個人可能有很多敵人,但是沒有一個私敵。馬克思在哲學領域獨佔鰲頭,創造的理論影響了世界四分之一人口。 據德國《明鏡》週刊報道,德國目前仍有550條大街以馬克思命名,以恩格斯命名的大街和廣場也有243個。1999年,英國廣播公司通過互聯網公開投票評選20世紀最偉大的思想家, 馬克思名列榜首,愛因斯坦屈居第二。本世紀BBC「在我們這個時代」欄目進行調查時,馬克思再次登上最偉大的哲學家榜首。

* 馬克思故居地址:Karl-Marx-Haus,Bruckenstrase 10,Trier。電話 0651 – 970680。

** 本图文曾刊载在2013年3月2日《世界周刊》第1514期